19 | 706 | 3 |
![]() |
![]() |
![]() |
人类的动物性是人与动物相通的一切属性,它是人类生命的基础,是生存的本然状态。动物性本能书写是莫言小说的重要特征,它在作品中表现为食的动物性回归、性的动物性张扬、感觉的动物性位移和人物变形为动物等文学形态。莫言将动物性书写纳入文学实践与自身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童年时代的饥饿与孤独经历是动物性书写的主要思想来源,荒诞年代对人类兽性的异化所造成的恐惧是动物性书写的直接体验,无形的礼教桎梏所带来的伤害使莫言痛心疾首。这些曾经的生活历程使莫言感受到历史的苦难、人性的复杂,从莫言生命的体验来考察其作品中的动物性书写对于理解莫言的创作尤为重要。
Abstract:(1)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686页。
(2)莫言:《答法国〈新观察报〉记者问》2003年10月,《碎语文学》,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49页。
(1)贾平凹:《带灯》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页。
(2)莫言:《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2000年3月在史坦福大学的讲演》,《莫言讲演新篇》,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第136页。
(3)莫言:《我的文学历程---2006年9月第十七届亚洲文化大奖福冈市民论坛的讲演》,《莫言讲演新篇》,第67页。
(4)莫言:《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对话),杨扬编:《莫言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1)莫言:《我的〈丰乳肥臀〉---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杨扬编:《莫言研究资料》,第56页。
(2)莫言:《大江健三郎与莫言在中国》,2002年2月9日~13日,《碎语文学》,第29页。
(3)(4)莫言:《先人的故事---2006年9月在福冈市饭仓小学的讲演》,《莫言讲演新篇》,第63页。
(1)莫言:《与王尧长谈》,《碎语文学》,第199页。
(2)莫言:《恐惧与希望---2005年8月在意大利的讲演》,《莫言讲演新篇》,第110页。
(1)莫言:《我的文学经验》,《莫言讲演新篇》,第173页。
(2)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3)宁明:《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年,第120页。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139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2.006
中图分类号:I207.42
引用信息:
[1]孙先洪,张雪飞.“动物性”本能书写与莫言的生命体验[J].东岳论丛,2019,40(02):47-52.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2.006.
基金信息: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性’研究”(项目编号:15CWXJ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