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9期
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四风”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张士海;张舒婷;

“四风”是积习难改的顽疾,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在治理目的上坚持“纠”与“树”同时并举,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党”与“群”有机统一,在治理对象上坚持“点”与“面”同抓共管,在治理内容上坚持“风”与“腐”同查同治,在治理方式上坚持“柔”与“刚”同向发力,坚决地同“四风”作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在“四风”治理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关键少数”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这对于在新征程上,更好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筑牢人民对党的信任根基,进一步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 年 09 期 v.46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研究”(项目编号:2024JZDZ018)阶段性成果
495 0 19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时代出场、结构体系与构建路径

赵付科;吴文慧;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要求。建构中国发展新的话语范式、凝聚文明复兴的精神认同以及丰富人类文明样态中国元素的时代要求,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时代出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意蕴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文化形态结构特质的系统多元性,文明性与民族性相契合的文化形态体系、历史性和现代性融通的文化内核体系、人文性与人民性互促的文化价值体系、切实性与前瞻性结合的文化叙事体系,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内容体系。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在自信自立中培铸文化品格,在体用贯通中开辟发展空间,在守正创新中续民族文脉,在文明引领中擘画文明前景。

2025 年 09 期 v.46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4BKS024)的阶段性成果
804 0 19
HTML PDF 引用本文
鲁迅研究

刑天之舞与战士之死——鲁迅对陶渊明的接受与转化

侯桂新;

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创作理念,“魏晋风度”对鲁迅的深刻影响都显而易见,但在这当中,来自陶渊明的影响历来被忽视了。事实上,陶渊明的诗文对鲁迅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并在他的文学世界留下了长长的投影。在青年鲁迅寻求精神界之战士的历程中,陶渊明《读山海经》对刑天之舞的歌咏为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本土战士形象,并催生出鲁迅笔下的战士形象。而在中老年鲁迅感悟生死、对自身的死亡进行凝视和书写时,陶渊明充满过客意识的《拟挽歌辞》和《自祭文》不但引发了他的创作动机和灵感,而且在作品构思和写作手法上为他所直接借鉴,鲁迅的散文诗《死后》和临终前辞别世界的散文《死》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和陶”之作。不过,鲁迅对陶渊明并非全盘接受,他舍弃陶渊明的平和静穆而推崇其“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并在创作中将陶渊明笔下的过客之死转化成战士之死,传达出他对不合理社会的批判态度与人生抗争精神。

2025 年 09 期 v.46 ;
268 0 27
HTML PDF 引用本文

鲁迅对方言文学的辩证审视——从其对《海上花列传》《何典》方言语体的态度谈起

孙文成;

作为最早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价值发掘的新文学家,鲁迅对《海上花》的认识与同对作品有揄扬、传播之功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刘半农有一个显著差异,即鲁迅对作品的方言语体态度有所保留。无独有偶,鲁迅对《何典》方言语体的认识并无不同。鲁迅对《海上花》《何典》方言语体的态度,是其辩证的方言文学观念使然。鲁迅深知方言文学奇警风趣、生动传神和具有地域风致的独特优长,但也洞悉理解困境这一方言文学的致命劣势。在发展大众语的特殊时代语境下,鲁迅提倡拉丁化的方言文学的发展。但实际上鲁迅提倡的是通过拉丁化的方言文学实现大众语文学的路径,即拉丁化的方言文学对于大众语文学的工具性质,而非拉丁化的方言文学本身,更非依旧保持汉字化的方言文学。鲁迅之所以对方言文学的理解困境十分关注,是因为他非常重视文学的传播效果。与鲁迅不同,胡适等人对于理解困境的态度泰然且乐观。而历史证明,相较之下,鲁迅对理解困境和方言文学的判断是更为准确的。

2025 年 09 期 v.46 ;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tstp20230666)阶段性成果
202 0 11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且介亭里读“村书”:《看图识字》与字学问题

陈澜;

《且介亭杂文集》系列文本中鲁迅频繁提及汉字改革的问题,《看图识字》是其汉字改革思路中具有独特性的一篇。以《看图识字》为中心,勾连《选本》《门外文谈》《从“别字”说开去》《论新文字》等相关文本,展开鲁迅从蒙学出发批判经学的角度,揭示在《看图识字》这样的“村书”中包含的字学脉络,呈现字学问题上反映的中国传统内部具有革命性的一面。《看图识字》关乎集体日常的“读”与“写”,旨在强调字形与人的感官、感知的关联,作为理解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一个原始的、基本的角度,也集中反映鲁迅的汉字观,由此相关的系列文本指向鲁迅一贯的对于“文字障”的批判,构成了鲁迅的文字观、历史观中一个隐藏的思路,构成了鲁迅杂文的学术性的面向。展开《看图识字》背后的“字学”脉络,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鲁迅汉字改革的思路、认识,科学地总结鲁迅思想的遗产,为理解“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字与中国问题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2025 年 09 期 v.46 ;
57 0 30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更多>>
2025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5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06 05 04 03 02 01
1997 06 05 04 03 02 01
1996 06 05 04 03 02 01
1995 S1 06 05 04 03 02 01
1994 06 05 04 03 02 01
1993 06 05 04 03 02 01
1992 06 05 04 03 02 01
1991 06 05 04 03 02 01
1990 06 05 04 03 02 01
1989 06 05 04 03 02 01
1988 06 05 04 03 02 01
1987 06 05 04 03 02 01
1986 06 05 04 03 02 01
1985 06 05 04 03 02 01
1984 06 05 04 03 02 01
1983 06 05 04 03 02 01
1982 06 05 04 03 02 01
1981 06 05 04 03 02 01
1980 04 03 02 01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吴漾;
2009 年 08 期 v.30 ;
6,026 354 20
HTML PDF 引用本文

薪酬体系设计的新理念——基于综合运用激励理论的视角

梁阜;贾瑞乾;李鑫;
2013 年 04 期 v.3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区域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10BGL02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GM007)《山东省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
5,551 311 51
HTML PDF 引用本文
更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

文丰安;
2022 年 03 期 v.4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项目资助号:20XDJ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7,894 205 75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冯素玲;许德慧;
2022 年 01 期 v.43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1AJY02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P2P网络借贷中信息披露失范及其动态甄别研究”(项目编号:16BJY016);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的耦合机制与协同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19RWE008)资助
10,617 248 104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

王毅平
2001 年 04 期 ;
10,246 277 17
HTML PDF 引用本文
更多>>

主办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创刊时间:1980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3-8353

CN:37-1062/C

微信公众号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391,872
今日访问量: 0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