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 684 | 5 |
![]() |
![]() |
![]() |
鲁迅始终抱有"人之父"的启蒙心态和坚持"睁了眼"看取人生的启蒙立场,他对视觉机制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层面,还有"看"背后复杂的隐喻机制和权力运作。鲁迅围绕儿童展开的视觉文化实践最终指向"救救孩子"。鲁迅对儿童的视觉启蒙是通过相互联结的三个步骤来实现的:首先确立儿童视觉启蒙的合法性;第二步是去蔽,通过破除对儿童实施的"瞒和骗",使事物从"不可见"到"可见",同时警惕"看"背后的权力运作和欲望机制;第三步建构美好的"儿童相",活泼健康的"儿童相"的最终达成也是"救救孩子"思想命题的完成。
Abstract:(1)鲁迅:《随感录四十》,《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2)刘益民等主编:《心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1)鲁迅:《狗·猫·鼠》,《鲁迅全集》(第2卷),第243页。
(2)(6)鲁迅:《〈二十四孝图〉》,《鲁迅全集》(第2卷),第259页,第258页。
(3)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全集》(第2卷),第254页。
(4)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全集》(第2卷),第291页。
(5)鲁迅:《350522致孟十还》,《鲁迅全集》(第13卷),第464页。
(7)(8)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第28页,第29页。
(9)鲁迅:《〈看图识字〉》,《鲁迅全集》(第6卷),第37-38页。
(10)赵家璧:《回忆鲁迅与连环图画》,《美术》,1979年第8期。
(1)[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孙周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99页。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在《海德格尔选集》下1996年版本中都写作“图象”。
(2)鲁迅:《“连环图画”辩护》,《鲁迅全集》(第4卷),第457页。
(3)鲁迅:《360507 1致母亲》,《鲁迅全集》(第14卷),第92页。
(4)鲁迅:《350206致增田涉》,《鲁迅全集》(第14卷),第344页。
(5)鲁迅:《350227致增田涉》,《鲁迅全集》(第14卷),第348页。
(6)许广平:《记鲁迅先生的娱乐》,《鲁迅回忆录(上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第390页。
(7)鲁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鲁迅全集》(第8卷),第422页。
(8)鲁迅:《〈木刻创作法〉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625页。
(9)鲁迅:《朝花夕拾·后记》,《鲁迅全集》(第2卷),第343页。
(10)陈力君:《图像、拟像与镜像---鲁迅启蒙意识中的视觉性》,《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1)(3)鲁迅:《朝花夕拾·后记》,《鲁迅全集》(第2卷),第338-340页,第338页。
(2)叶诚生:《〈朝花夕拾〉的儿童叙事及其文体功能》,《齐鲁学刊》,2019年第1期。
(4)张梅:《晚清五四时期儿童读物上的图像叙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130页。书中明确指出晚清到五四时期儿童读物中“孝”主题呈现过程中的文图分离和图像对文字的去蔽。
(5)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第251-252页。
(1)鲁迅:《随感录二十五》,《鲁迅全集》(第1卷),第311页。
(2)鲁迅:《玩具》,《鲁迅全集》(第5卷),第523页。
(3)张梅:《从“儿童的发现”到“童年的消逝”---关于“儿童”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考察》,《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
(4)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研究谱系》,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5)鲁迅:《难行和不信》,《鲁迅全集》(第6卷),第52-53页。
(6)鲁迅:《保留》,《鲁迅全集》(第5卷),第150页。
(7)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第254页。
(8)鲁迅:《登错的文章》,《鲁迅全集》(第6卷),第591页。
(1)鲁迅:《难答的问题》,《鲁迅全集》(第6卷),第589页。
(2)鲁迅:《〈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468页。
(3)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全集》(第1卷),第447页。
(4)鲁迅:《“这也是生活”……》,《鲁迅全集》(第6卷),第623页。
(5)鲁迅:《阿Q正传》,《鲁迅全集》(第1卷),第552页。
(6)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鲁迅全集》(第6卷),第83页。
(1)[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陈中美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2)(3)鲁迅:《上海的儿童》,《鲁迅全集》(第4卷),第580页,第580-581页。
(1)(2)鲁迅:《朝花夕拾·后记》,《鲁迅全集》(第2卷),第336页,第336页。
(3)鲁迅:《上海的少女》,《鲁迅全集》(第4卷),第578-579页。
(4)(6)鲁迅:《“小童挡驾”》,《鲁迅全集》(第5卷),第469页,第469-470页。
(5)[法]克里斯蒂安·麦茨:《想像的能指》,王志敏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1)鲁迅:《科学史教篇》,《鲁迅全集》(第1卷),第35页。
(2)(3)(4)(6)鲁迅:《儗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全集》(第8卷),第52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
(5)鲁迅:《1912年7月12日日记》,《鲁迅全集》(第15卷),第11页。
(7)李新宇:《鲁迅的官场生涯》,《齐鲁学刊》,2018年第3期。
(8)《教育部通咨各省定民国二年夏季开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拟定搜集条例文》,《教育杂志》,1912年第9期。
(9)鲁迅:《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刘运峰编:《鲁迅佚文全集》(下),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第811-812页。
(10)李兰:《忆鲁迅先生---中译〈夏娃日记〉的来历》,刘运峰编:《鲁迅先生纪念集》(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11)鲁迅:《360311致杨晋豪》,《鲁迅全集》(第14卷),第44页。
(12)鲁迅:《故乡》,《鲁迅全集》(第1卷),第502页。
(1)陈力君:《图像、拟像与镜像---鲁迅启蒙意识中的视觉性》,《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2)鲁迅:《上海的儿童》,《鲁迅全集》(第4卷),第580页。
(3)张中良:《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齐鲁学刊》,2018年第6期。
(4)董炳月:《幼者本位:从伦理到美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再认识》,《齐鲁学刊》,2019年第2期。
(5)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第47、58页。
(6)鲁迅:《破恶声论》,《鲁迅全集》(第8卷),第26-27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9.008
中图分类号:I210.96
引用信息:
[1]张梅.“看”的意味与“救救孩子”的思想命题——论鲁迅的儿童视觉启蒙[J].东岳论丛,2019,40(09):71-80.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9.008.
基金信息:
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BZM14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