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4 04 v.35 159-165
卢梭德性统治思想浅析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4.04.023
11 246 0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卢梭的德性统治思想,表现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变革主张,反映出其强烈的平民主义倾向、坚持德化教育的理念以及鲜明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其在坚持古典的政治思想传统基础的同时,力图实现与近现代法制国家构建的协调统一。其思想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弘扬了道德的普遍性价值,隐藏着激进的民主变革诉求,反映出其对现代性弊病的体察。在面临道德共识重建重任的今日中国,其对道德风尚和舆论乃为根本的无形之法这一洞见,尤其值得继承反思,以为法政完善之基。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见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②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①②④⑤⑥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第98页,第102页,第98页,第148 页。

③[英]以赛亚·伯林:《自由及其背叛——自由的六个敌人》,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⑦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页。

1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写道:“公意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是欲望平静时一种纯粹的知性和理性的抽象活动”。而卢梭却不能接受其所谓公意“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观点,不相信通过个体之间特殊利益的相互协调就能实现公意、维护普遍利益。

①卢梭认为“普遍利益是特设利益的共同点,每个特殊利益中都包含了普遍利益,每个特殊意志中都包含了公意”。参见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页。

②转引自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页。在其法律构想上的集中表达就是卢梭下面这段名言:“我说法律的对象永远是普遍性的,我的意思是指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的行为,而绝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

③[德]恩斯特·卡西勒:《卢梭问题》,王春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④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149页。1 其将其比喻成“一种类似人体的有机的、有生命的团体”,在这有机体中,“主权代表头;法律与习俗代表脑,即神经的根源和意志、理解力、感觉的所在地”,且“法官和行政官是器官”,而公民则是“身体和四肢,它使机器能够生存、行动并且工作起来”。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页。

⑤[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5页。

①②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第105页。

③④⑥⑨⑩[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5页,第9-10页,第11-13页,第13页,第14页。

⑤也正因为如此,卢梭坚持立法者和执政官的二元分立的体制,以防立法者的神性被俗尘玷污。

⑦“因为美德只不过是就是各个人的个人意志与公共意志的这种协调。”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页。

⑧“因为经验早已教导人民:要相信统治者不会对他们做尽一切坏事;只要统治者不绝对憎恨他们,就要崇敬统治者。”——卢梭如是说。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页。

①卢梭尖锐地描绘并抨击在这种权力制衡制度运行下公民德性加速沦落的可悲状况:“政府官员把政府的全部力量都用在互相破坏和排挤上面去了;公共事务却被忽视,或者单凭私人利害的的需要和指导去处理。总之,那些大政治家的全套手段就在于迷惑他们需用的人,使他们在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误以为在为着自己的利益而工作。我之说他们的利益是根据这样一个不正确地假设:统治者的真正的利益确实是消灭一个民族使得他们屈服,破坏他们自己的财产以便巩固他们对这种财产的占有。”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页。

②卢梭特别以中国君主裁决争端、平反冤狱的非凡理念为例对此作了说明。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页。

③[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页。

④[英]以赛亚·伯林:《自由及其背叛——自由的六个敌人》,赵国新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⑤这突出表现在其论述中对美德的描绘大都获得了各文明国家的普遍认同,其对恶行所开列的条目更是突破了犹太-基督教传统关于道德邪恶想象的范畴局限,展现了文明世界道德体系之间的共通规律。参见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⑥[英]亚历山大·布罗迪:《苏格兰启蒙运动》,贾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页。

①这或许是因为其认为“社会公约具有其独特的性质”,结果使得其所谓"社会契约"在法律概念之名下,却是一种有着“悖论性结构的、例外的契约”。

②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①刘小枫:《壬辰年祭卢梭》,转引自爱思想网站,http://www.aisixiang.com/data/55293.html,2013年11月3日访问。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70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4.04.023

中图分类号:D909.1

引用信息:

[1]张放.卢梭德性统治思想浅析[J].东岳论丛,2014,35(04):159-165.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4.04.023.

基金信息: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