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00 04 119-122
心理分析小说的现代流变──对郁达夫、施蛰存、张爱玲的历时性考察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00.04.037
11 1,187 10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主义被“五四”新文学先驱们引进,被一些作家吸收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郁达夫将心理分析作为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一种姿态和利器,以实现社会启蒙的指归;施蛰存则把它作为小说创作在对象本体意义上的选择,并作为创作实践的形式和技巧而予以不懈追求;张爱玲则是在不同文化的综合努力中,将其作为探究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复杂心理现实的一种与对象最为契合的方式或依据,力图表达生命存在等更为深在的东西,从而实现人的心理的荒谬性、复杂性与人性真实性的相对完满的统一。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全集·零余者[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

[2]施蛰存创刊宣言[J].现代,1932,1(1).

[3]施蛰存沙上的脚迹·我的第一本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M].北平:杰成书局,1933.

[5]书评将军的头[J].现代,1932,1到.

[6]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7]李天云.同一社会圈子里的两代人[J]读书,1986,(5).

[8]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A].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9]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私语[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0]王枫.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散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3).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00.04.037

中图分类号:I207.42

引用信息:

[1]刘艳.心理分析小说的现代流变──对郁达夫、施蛰存、张爱玲的历时性考察[J].东岳论丛,2000(04):119-122.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00.04.037.

基金信息: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