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1 02 v.32 31-39
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2.007
20 401 13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丘东平以其丰富的阅历、真切的实感、炽烈的激情与犀利的分析眼光描写中国抗日战争。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在于:一是较早地反映了七七事变之前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抵抗;二是真实地表现了正面战场的阳光与阴影;三是在热情讴歌敌后战场辉煌业绩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其复杂性以及两个战场之间的微妙关系。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周而复:《茅山下·后记》,参见周而复主编《北方文丛》第二辑所收东平著《茅山下》,上海:生活·读书·新知联合发行所,1949年8月沪初版。

[2]参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76、78页。

[3]参照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上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98页。

[1]参照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上册),第210-211页。

[1][2]参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267页。丘东平1925年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上半期参加上海、东京等地的左翼文学活动。

[1]对日作战须持久之认识,早在1928年蒋百里即已产生,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持久战思想渐趋明朗。据《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冬,初出于白崇禧在武汉军事会议上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采纳,1938年3月蒋介石有明确表述。

[1]参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75页。

[1]参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第191-198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2.007

中图分类号:I206.6

引用信息:

[1]秦弓.丘东平对抗战文学的独特贡献[J].东岳论丛,2011,32(02):31-39.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2.007.

基金信息: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