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03 06 102-105
相同的上海世俗 不同的精神向度——张爱玲、王安忆上海小说主题比较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26 3,596 23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了世俗的上海。世俗的日常生活在张爱玲小说里是享乐主义的,在王安忆小说里是有历史感的。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张爱玲直指人生的虚无,是反英雄的,王安忆则写出人性的温暖和人性的希望,小人物也有英雄性格。她们的小说的人物命运都以悲剧结束,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感来自乱世以及由此产生的她对人性及人生的虚无绝望,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感来自她以积极的理性对耽于日常生活的人物命运进行关照,更多的是性格悲剧。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50.

[2]张爱玲.张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77,146,366,367,367.

[3]刘.常态的王安忆 非常态的写作———访王安忆[N].文艺报,2002-01-15(2).

[4]王安忆.寻找上海[A].上海的女性[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5-86,86.

[5]王安忆.柔软的腹地[J].小说选刊,1998(1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I207.42

引用信息:

[1]李新.相同的上海世俗 不同的精神向度——张爱玲、王安忆上海小说主题比较[J].东岳论丛,2003(06):102-105.

基金信息: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