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424 | 10 |
![]() |
![]() |
![]() |
"四书五经通而为一"是罗汝芳跟从胡宗正学《易》获得的重要结论。近溪心学易学的总思路是:先以太极生生为画前本旨,进而以乾坤相涵论心性,最后再以复卦统言功夫。四书五经的相互融通乃是作为诠释的总原则,始终贯穿在"生生(本旨)——乾坤(心性)——复(功夫)"的理路演进之中。近溪所欲达成的,是一个建立在彻底打通、彼此开放的四书五经基础上的一体圆融之学。由是,近溪之论《易》多与其它经典相联,其易学亦呈现出不拘一格的浑融气象。
Abstract:[1]旧说误以胡宗正为胡清虚,二者实非一人。参见彭国翔《王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载《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王畿与道教——阳明学者对道教内丹学的融摄》,载《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
[2]曹胤儒:《罗近溪师行实》,《罗汝芳集》附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35页。
[1]罗汝芳:《近溪子集》卷礼,《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2]吴震:《泰州学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页。
[3]据罗汝芳说,胡宗正自言其易学得于异传,故不轻易授人:“楚中一友来从某改举业,他谈《易经》,与诸家甚是不同,后因科举辞别……得因遣人请至山中,细细叩问,始言渠得异传,不敢轻授。”见罗汝芳《近溪子集》卷乐,《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5]罗汝芳:《近溪子续集》卷乾,《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27页。
[6]罗汝芳:《旴江罗近溪先生全集·语录》,《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7]罗汝芳:《近溪子集》卷乐,《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8]罗汝芳:《近溪子续集》卷坤,《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77页。
[1][4]罗汝芳:《旴坛直诠》,《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页,第388页。
[2]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3]罗汝芳:《近溪子集》卷乐,《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5]关于二人“万物一体”思想的同异之辨,可参看周群《论近溪对明道‘一体论’的远祧与变异》,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此处不论。
[6]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
[7]罗汝芳:《近溪罗先生一贯编》,《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页。
[1]“日月为易”之说见于《易纬·乾坤凿度》、郑玄注、《说文》、《参同契》、《经典释文》等著作。刘大钧先生认为这一说法与《系辞》相符。可参见刘大钧《周易概论》,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2-3页。
[2][6]罗汝芳:《近溪罗先生一贯编》,《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324页,第323页。
[3]罗汝芳:《近溪子集》卷礼,《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4]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射,《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5]王龙溪亦曾以己意论邵子天根月窟说,其解说亦有违背邵雍本意之处。可参见本人硕士论文《王畿心学易学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1]此可上溯汉易,王龙溪亦主是说。见拙文《王畿心学易学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7]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射,《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第81页。
[4]罗汝芳:《近溪子续集》卷坤,《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页。
[5]吴震:《泰州学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页。
[6]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御,《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1][4]罗汝芳:《近溪子集》卷乐,《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第50页。
[2]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3][7][8]罗汝芳:《近溪子续集》卷坤,《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第251页,第281页。
[5]罗汝芳:《近溪子集》卷数,《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6]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射,《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1][3][5]罗汝芳:《近溪子集》卷礼,《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第26页,第28页。
[2]吴震:《罗近溪的经典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就“克己复礼”的诠释而谈》,载《复旦学报》2006年第5期。
[4]罗汝芳:《近溪子续集》卷坤,《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6]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射,《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7]罗汝芳:《近溪子集》卷数,《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185页。
[8]王新春:《〈周易〉时的哲学发微》,载《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1]罗汝芳:《近溪子集》卷射,《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2]罗汝芳:《近溪子集》卷礼,《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3]罗汝芳:《近溪罗先生一贯编》,《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24-325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2.06.019
中图分类号:B248
引用信息:
[1]张沛.四书五经融通视域下的罗汝芳心学易学[J].东岳论丛,2012,33(06):10-17.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2.06.019.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07JJD7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