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787 | 9 |
![]() |
![]() |
![]() |
在当时最新的科学成果——进化论、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启发下,自然主义作家获得了一种崭新的人的观念,并因此在创作中深化了对人的描写。自然主义对生理学的重视,从根本上来说乃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对人的心理进行描写。自然主义的这一转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学在人物刻画上的不足,而且也为20世纪以弗洛伊德心理学为武器专事揭示"自我"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事先进行了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和实验。
Abstract:①Emile Zola,“Naturalism in the Theatre”,in George J.Becker(ed.),Documents of Modern Literary Realism,Princeton,New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p.205.
②③④Emile Zola,“The Experimental Novel”,in George J.Becker(ed.),Documents of Modern Literary Realism,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p.172,p.174,p.168.
⑤[法]左拉:《致安东尼·瓦拉布莱格》;《致圣伯夫》,见《左拉文学书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1页,第72页。
⑥[法]左拉:《致于勒·克拉尔蒂》,见《左拉文学书简》,第47页。
⑦[法]龚古尔兄弟:《〈热尔米妮·拉赛德〉第一版序》,见柳鸣九选编:《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26页。
⑧由于作家在个性、气质方面的差异,在坚持共同的反意识形态观念叙事这一根本原则下,自然主义的小说实验事实上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按莫泊桑的概括,当时自然主义小说在“纯粹分析的小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纯客观的小说”。写作这种小说的作家“主张把生活中发生过的一切都精确地显现给我们,要小心翼翼的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而只限于把人和事直呈在我们眼前。对他们来说,心理学应该含而不露,就如同它在生活中实际上是隐藏在事件里一样。”“客观派的作家不啰嗦地解释一个人物的精神状态,而总是在寻求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环境里使得这个人定然会做出的行为和举止。作家在整个作品中使他的人物行动都按照这种方式,以致人物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其内在本性、思想、意志或犹疑的反映。作家并不把心理分析铺展出来而是加以隐藏,他们将它作为作品的支架,就如同看不见的骨骼是人身体的支架一样。画家替我们画像,就不会把我们的骨骼也画出来”([法]莫泊桑:《〈皮埃尔与若望〉序》,见《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前引书,第801-802页)正是自然主义文学中这种“纯客观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才有了后来法国的“新小说”所代表着的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叙事的另一种类型。
⑨⑩[法]莫泊桑:《〈皮埃尔与若望〉序》,见《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第801页,第801-802页。
[法]爱德蒙·德·龚古尔:《〈亲爱的〉序》,见朱雯等编:《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页。
[法]泰纳:《给埃米尔·左拉的信》,见《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第334页。
[德]梅林:《爱弥尔·左拉》,见《梅林论文学》,张玉书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4页。
[法]左拉:《论司汤达》,见智量编:《外国文学名家论名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312页。
[俄]诺维科夫:《泰纳的“植物学美学”》,见《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第83页。
[法]左拉:《〈黛莱丝·拉甘〉再版序》,见《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第120页。
[法]左拉:《〈黛莱丝·拉甘〉第二版序》,见《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第728-729页。
[法]左拉:《致圣伯夫》,见《左拉文学书简》,第72页(该信朱雯等编的《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一书中收录有郑克鲁的译文,但将“悲剧主要是心理上的”中的“心理”译为了“生理”,笔者没有检索到该信件的英文译本,根据上下文从吴岳添译文)。
[英]霍尔布鲁克·杰克逊:《19世纪90年代》,转引自马·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编:《现代主义》,胡家峦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
[英]弗里德里克·迈克尔·费尔斯:《现代主义》,转引自《现代主义》,第174页。
[英]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伦敦(1890-1920)》,见《现代主义》,第162页。
[英]彼得·福克纳:《现代主义》,傅礼军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3年版,第61页。
[法]娜塔丽·萨洛特:《怀疑的时代》,见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561-562页。
[法]彼埃尔·加斯卡:《论长篇小说》,见《法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485页。
[法]萨特:《为何写作》,见《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10页。
[法]尤奈斯库:《出发点》,见《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0页。
[法]拉法格:《左拉的〈金钱〉》,见《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第341页。
转引自[英]马·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运动、期刊和宣言:对自然主义的继承》,见《现代主义》,第181页。
[美]卡罗琳·戈登:《关于海明威和卡夫卡的札记》,见叶庭芳编:《论卡夫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5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2.01.002
中图分类号:I109.9
引用信息:
[1]曾繁亭.自然主义:从生理学到心理学——兼论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J].东岳论丛,2012,33(01):121-126.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2.01.00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关系之研究”(02CWW002)的核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