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9 07 v.40 5-15+191
论俞铭传诗歌的传播及其“世界性”意义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8BZW15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4YJC751040)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7.001
44 280 4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自闻一多《现代诗抄》之后,西南联大诗人俞铭传在汉语学界长期处于沉寂状态。而早在1940年代,他已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被当作是"中国诗人中最为年轻的一代"和"最具希望的诗人"加以译介,其多首作品在英语世界流传。俞铭传得以在海外传播虽有各种内外因素,但究其根本,还在于他诗歌写作的"世界性"。俞诗的"世界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的跨界性;意象与典故的跨文化性;抒情方式的客观化与非个人性;叙述模式的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性。探讨俞铭传诗歌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这位现代诗人的文学史意义,也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Abstract:

As a poet from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Yu Mingchuan had been silen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for many year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edited by Wen Yiduo.Early in 1940 s,h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west as the most promising poet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younge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and many of his poems were popular in English world.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spread of his poems abroad in other countries,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universality in his poetry.This character was reflected in the trans-linguistic symbols,trans-cultural images and allusions,objectified and impersonal poetic lyricism,and the complex narrative patterns,etc. To discuss the spread of his poems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reevaluate hi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but also provide us with some inspiration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舒乙:《巴老再捐四份手稿》,《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2月28日7版。

②闻立雕:《阅〈巴老再捐四份手稿〉想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3月28日7版。

③Robert Payne(ed.)The White Pon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New York:The John Day Company,1947,p.307.

④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London:Routledge,1947,p.97.

(1)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98.

(2)Robert Payne(ed.),The White Pon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p307.

(3)国立武汉大学欢迎新同学会编:《国立武汉大学欢迎新同学特刊》,1936年版,第101页;国立武汉大学编印:《国立武汉大学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度》,1936年版,第372页;国立武汉大学编印:《国立武汉大学一览:中华民国廿六、七年度合刊》,1939年版,第444页;涂上飙主编:《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 (1938-1945)》,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4)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华、南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64页,第129页;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校史编辑委员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5)云南大学、云南省档案馆编:《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教职员卷》(1922-1949年),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4页,第258页;《国立云南大学教职员名录:三十四年度》,1945年。

(6)Robert Payne(ed.)The White Pon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p.307.

(7)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97.这里所说的一首诗应是俞铭传的《病》,其中两句:“曾经把名字写在水里的人/生命上又堆积二分厚的灰尘”,白英译为:“the one whose name is writ in water/ has been buried deep in dust”。从英译更容易看出它与济慈的墓志铭“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之间的联系。

(8)⑧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97,p.97.

(9)⑥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诗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页,第129页。

(10)托·斯·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李赋宁译注,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11)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97.

(12)Robert Payne(ed.)The White Pon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1960.

(13)Jiahua Yuan and 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Short Stories,London:Carrington,1946.

(14)Ching Ti and Robert Payne(trans.),The Chinese Earth:Stories by Shen Ts’ung-wen,London:Allen & Unwin,1947.

(15)Victor Purcell.“The White Pony:An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 by Robert Payne”,Far Eastern Survey,Vol.18,No.3(Feb.9,1949),p.35.

(16)陈辽等著:《地球两面的文学:当代文学及其比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17)Kai-Yu Hsu:Wen I-to,Twayne Publisers,1980,p.152.

(18)《中学生文艺》,1930年第1期。

(19)《新诗》,1937年第2卷第3-4期。

(20)《文艺复兴》,1946年第1卷第1期。

(21)《大公报》(天津版),1946年12月22日;《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2月2日。

(22)⑥《春秋》,1946年第3卷第1期。

(23)《文艺复兴》,1947年第3卷第5期。

(24)《文学杂志》,1947年第2卷第3期。

(25)《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4月9日。

(26)《文学杂志》,1948年第2卷第12期。

(27)《大公报》(汉口版),1937年10月18日。

(28)《奔流》,1937年第1卷第3期。

(29)《鲁迅先生纪念特辑》,《中建》(北平版),1948年第1卷第7期。

(30)《中建》(北平版),1948年第1卷第6期。

(31)《文学杂志》,1947年第2卷第2期。

(32)《大公报》(上海版),1947年4月20日(《星期文艺》副刊第28期)。

(33)《经世日报》(北平),1947年4月13日(《文艺周刊》第35期)。

(34)《关于包庇反革命首恶分子错误行为的自我检讨》,《人民日报》,1951年12月1日。

(35)如《农村有线广播》,《人民画报》,1956年第5期;《卢沟桥略话今昔》,《人民画报》,1959年第13期;《摄影艺术如何更好更快地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国摄影》,1958年第2期;《人民画报》,《新闻摄影》,1959年第4期。

(36)俞铭传:《欧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7)《英诗的格律和韵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外国语文专刊),1981年第1期。

(38)清华周刊社编:《闻一多先生死难周年纪念特刊》,昆明:清华周刊社,1947年版,第32页。

(39)《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第8集·诗集),香港:香港文学研究社,1968年版,第491页。

(40)张曼仪等编:《中国现代诗选》(1917-1949),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1365-1369页。

(41)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234页。

(42)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编:《新诗的现状与展望》,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201页。

(43)圣野等选编:《黎明的呼唤》,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3页;中国四十年代诗选编委会:《中国四十年代诗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6页。

(44)徐迺翔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诗歌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4页;贾植芳、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总目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2页。

(45)这一时期的选本主要有钱光培选编:《中国十四行诗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本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第14集诗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此书在2003、2017年先后有修订版问世,但关于俞铭传的文字一仍其旧);许霆等人编:《中国百家名诗赏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十四行体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公木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诗集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王宝大、罗振亚主编:《顿悟菩提树(哲思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孙光萱编:《中国现代名诗100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舒兰:《中国新诗史话》(2),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8年版;周良沛主编:《诗篇中的云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6)钱光培选编;《中国十四行诗选》,第177-178页。

(47)③④杜运燮,张同道编选:《西南联大现代诗钞》,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第596页,第430页。

(48)唐祈主编:《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1990年版,第245-247页。

(49)姚丹:《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254页。

(50)苗雨时,张雪杉主编:《精短新诗200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51)代汉林编:《精美诗歌赏析·睿智叙怀》,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8-99页。

(52)周良沛编选:《抗战诗钞》,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326-327页。

(53)李光荣编选:《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54)陈均编选:《诗歌北大》,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176页。

(55)《清华百年诗集:1911-2011》(新诗卷),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73-74页。

(56)吴晓东:《中国新诗总系(1937-1949)》(3),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192页。

(57)罗振亚主编:《百年新诗·人生卷》(上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25页。

(58)易彬:《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八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页。

(59)李斌:《诗人俞铭传生平考》,《新诗评论》,2010年第l辑。

(60)王效挺,黄文一主编:《战斗在北大的共产党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王雪珍等主编:《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05页版,第417页;王雪珍等主编:《北京大学史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俞铭传先生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党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64f5c0100o4iw.html,2018-7-25.

(61)李斌等:《俞铭传和他的〈拍卖行〉》,《新诗评论》2010年第1辑:第213-231页;李光荣:《新诗社三诗人初论》,《成都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汪云霞:《论俞铭传〈诗三十〉的互文性与跨文化想象》,《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62)Robert Payne.Forever China,New York:Dodd Meadand Company,1945.

(63)Robert Payne.China Awake,New York:Dodd Meadand Company,1947.

(64)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华、南开》,第144页。

(65)John Israel:Lianda: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163.

(66)张隆溪:《论世界文学的相关性》,《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9期;方维规:《何为世界文学》,《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王宁:《丧钟为谁而鸣:比较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7期。

(67)帕斯卡尔·卡萨诺瓦:《文学的世界共和国》,罗国祥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64页。

(68)④⑤大卫·丹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学?》,查明建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9页,第317页,第318页。

(69)陈子善编:《叶公超批评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页。

(70)Robert Payne(ed.)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p.105.

(71)陈思和:《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王宁:《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2)大卫·丹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学?》,第7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7.001

中图分类号:I207.25;G206

引用信息:

[1]汪云霞.论俞铭传诗歌的传播及其“世界性”意义[J].东岳论丛,2019,40(07):5-15+191.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9.07.001.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8BZW15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4YJC751040)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