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3 02 v.34 78-85
嫦娥神话演变及其主题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BZWO31)研究成果之一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02.005
36 1,608 10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王家台秦简《归妹》的出土,将嫦娥神话的文献记录时间提前到了战国时期,且打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嫦娥神话从属于羿神话的看法,基本洗刷了嫦娥背夫无德的千年罪名,开启了嫦娥神话独立研究的新时代。嫦娥神话文本经历了一个"层累"的演变过程,最终导致嫦娥之数次"变形";嫦娥神话的不死主题,是在先民月亮崇拜和不死信仰的观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组成该神话的每一个要素都可能被深深地打上了月亮崇拜和不死信仰的烙印。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袁珂:《嫦娥奔月神话初探》,《神话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65页。

[2]1993年,荆州博物馆在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发掘了秦汉墓葬共十六座,其中的十五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共计813枚。简文内容有《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和《灾异占》(参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文物》,1995年第1期)。王家台“《归藏》编号者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字数约4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朱渊清:《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整理者认为《归藏》“文字形体最古,接近楚简文字,应为战国末年的抄本。”(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刑文编:《新出简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3]戴霖,蔡运章:《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4]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刑文编:《新出简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180页。

[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840页。

[3](明)陈耀文:《正杨》(卷四),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4](汉)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8页。

[5](汉)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8页。

[6](唐)徐坚等:《初学记》(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期。

[7](晋)司马彪撰,(唐)刘昭注补:《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216页;(清)严可均辑,徐振生审定:《全后汉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66页。

[8]袁珂:《古神话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81页。

[9](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1]戴霖,蔡运章:《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2](清)马驌:《绎史》,刘晓东等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147页。

[3]张光直在《商周神话之分类》一文中提出神话材料的三个标准:第一,我们的神话材料必须要包含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故事”。故事中必定有个主角,主角必定要有行动。第二,神话的材料必须要牵涉“非常”的人物或事件或世界——所谓超自然的,神圣的,或者是神秘的。第三,神话从说述故事的人或他的同一个文化社会的人来看却决然不是谎。他们不但坚信这些“假”的神话为“真”的史实——至少就社会行为的标准而言——而且以神话为其日常生活社会行动仪式行为的基础(张光直:《商周神话之分类》,载《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62-363页)。

[4]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8、184页。

[5]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4页。

[6]乐蘅军:《中国原始变形神话试探》,温儒敏编:《中西比较文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1页。

[1]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2]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86页。

[3]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4页。

[4](清)吴玉搢:《别雅》(卷二),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5][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页。

[6]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92、142、238、389页。

[7](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00页。

[8]王孝廉:《中原民族的神话与信仰》,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153页。

[1]杨堃:《女媧考——论中国古代的母性崇拜与图腾》,《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6期。

[2]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67页。

[3](宋)李昉编纂,夏剑钦等校点:《太平御览》(第一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4]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5](宋)李昉编纂,夏剑钦等校点:《太平御览》(第八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09页。

[6](宋)李昉编纂,夏剑钦等校点:《太平御览》(第八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09页。

[7]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1,402-404页。

[8]陈奇遒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8页。

[9]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56页。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59页。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769页。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201页。

贾雯鹤:《月神源流考》,《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明)杨慎:《丹铅总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2]陈奇遒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3页。

[3](清)吴玉搢:《别雅》(卷二),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4]袁珂:《嫦娥奔月神话初探》,《神话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5]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74页。

[6]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74页。

[7]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版,第71-72页。

[8]张光直:《商周文化分类》,《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65页。

[1]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0、306、407页。

[2]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61页。

[3](西汉)焦延寿著,(民国)尚秉和注,(民国)常秉义点校:《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4]郭璞注:《穆天子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5]杜而未:《昆仑文化与不死观念》,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版,第61-64页。

[6]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07页。

[7](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8]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22-329页。

[9]萧兵:《西王母以猿猴为图腾考》,《楚辞与神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5页。

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88页。

[1]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71-178页。

[2]陈奇遒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3页。

[3]戴霖,蔡运章:《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史学月刊》,2005年版,第9期。

[4]严文明:《甘肃彩陶的源流》,载王仁湘主编:《中国考古人类学百年文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5](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8页。

[6](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一册),夏剑钦等校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7](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8页。

[8](清)戴震:《屈原赋注》,载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第三册),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647页。

[9]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骈宇骞等译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期。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02.005

中图分类号:I206.2;K207

引用信息:

[1]蔡先金,李佩瑶.嫦娥神话演变及其主题[J].东岳论丛,2013,34(02):78-85.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02.005.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BZWO31)研究成果之一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