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 733 | 1 |
![]() |
![]() |
![]() |
靖难之役是明代史上影响颇为深远的政治事件。朱棣登基后,为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篡改史书、钳制言论,使得建文史事扑朔迷离。靖难之役中的“济南保卫战”,系建文帝方获胜的一场重要战役。由于明前期文网甚密,此事鲜有论说。明中叶后,文网渐驰,士大夫李贤、宋端仪、王鏊等人,在采择官方史书、档案及民间传闻的基础上,从诸多方面记述此事。他们的论述在嘉靖以降渐趋融合,形成了靖难之役济南战事的完整叙事。其中,既有真实历史,亦不乏夸张、神化之处。随着私史修撰的兴盛与济南战事历史书写的发展、传播,战役领导者铁铉也被塑造为忠勇双全、铁骨铮铮的忠臣义士,并得到官方的推崇、赞誉。
Abstract:①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济南简史》(齐鲁书社,1986年)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何幸真:《殇魂何归:明代的建文朝历史记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在论述靖难史事时关注到铁铉事迹并进行研究;铁大君:《铁铉生平纪略》(《回族研究》,2001年第1期)概述铁铉的生平事迹;余劲东:《从“奸臣”到“地方神”:明清时期对靖难殉国臣铁铉的形象建构》(《济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探讨了明清时期铁铉形象的变迁。
(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249-250页。
(2)(明)高巍:《赠司马相公忠孝两全序》,载(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22页。
(3)《明太宗实录》卷六《奉天靖难事迹》,建文二年五月辛巳,第67页。
(4)④⑧(明)李贤:《天顺日录》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第433册,第235页,第235页,第235页。
(5)(明)王鏊:《守溪笔记》不分卷《铁布政女诗》,《笔记小说大观》第17编,第1310页。
(6)(明)许相卿:《革朝志》卷四《死事列传·铁铉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7册,第182页。
(7)(明)郁衮:《革朝遗忠录》卷上《铁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0册,第165页。
(8)(明)宋端仪:《兵部尚书邓州铁公铉传》,载(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八《兵部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2册,第26页。
(9)(明)高巍:《赠司马相公忠孝两全序》,载(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二,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22页。
(10)(清)潘柽章:《国史考异》卷四《八》,《续修四库全书》第452册,第67页。
(11)(清)胡德琳修,李文藻等纂:乾隆《历城县志》卷二《总纪二》,《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12)上文所引《逊国记》及乾隆《历城县志》中的“郑氏”,即表格中所列郑晓《吾学编·建文逊国记》,其记载涵盖核心信息②③④⑥。
(13)《明太宗实录》卷六,建文二年五月辛巳,第67页。
(14)乾隆《历城县志》卷三十七《列传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册,第589页。
(15)④(明)高巍:《赠司马相公忠孝两全序》,载(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21-622页,第622页。
(16)(清)潘柽章:《国史考异》卷四《八》,《续修四库全书》第452册,第67页。
(17)乾隆《历城县志》卷二《总纪二》,《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册,第54页。
(18)(明)李贤:《天顺日录》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第433册,第235页。
(19)(明)宋端仪:《兵部尚书邓州铁公铉传》,载《国朝献征录》卷三十八《兵部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2册,第26页。
(20)⑧《明太宗实录》卷七,建文二年七月癸未、八月戊申,第70页、第71页,第71页。
(21)(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38-639页。
(22)(明)高巍:《赠司马相公忠孝两全序》,载(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22页。
(23)(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十四《耽犁手卷》,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5页。
(24)《明仁宗实录》卷四上,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朔,第131页。
(25)(明)李贤:《天顺日录》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33册,第200页。
(26)《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天顺元年十月丙辰,第6080页。
(27)《明宪宗实录》卷三十七,成化二年十二月甲寅,第737、738页。
(28)(明)唐枢:《国琛集》下卷,《丛书集成初编》第3392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9页。
(29)(明)李贤:《天顺日录》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第433册,第230页。
(30)(明)王世贞撰,魏连科点校:《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二《史乘考误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3页。
(31)⑦何幸真:《殇魂何归:明代的建文朝历史记忆》,第100页,第100页。
(32)(11)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第71页,第91页。
(33)(明)宋端仪:《兵部尚书邓州铁公铉传》,载《国朝献征录》卷三十八《兵部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2册,第26页。
(34)廖瑞铭:《明代野史的发展与特色》,台北:花木兰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35)吴德义认为:“明正德以后出现的社会危机和世宗的‘法祖’号召,促进了经世史学思潮的兴起,明当代史编撰掀起了高潮。建文朝作为明代历史的一部分,受到重视”,见《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第127页。
(36)(明)李贤:《天顺日录》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第433册,第235页。
(37)(明)宋端仪:《兵部尚书邓州铁公铉传》,载《国朝献征录》卷三十八《兵部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2册,第26页。
(38)(明)许相卿:《革朝志》卷四《死事列传·铁铉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7册,第183页。
(39)(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四十六《铁铉》,《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第35册,第342页。
(40)(明)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26页;又据(明)黄佐:《革除遗事》卷四《陈迪》载:“文庙继统,召迪责问,迪嫚骂不屈,与子凤山、丹山六人同日就戮。将刑,凤山呼曰:‘父亲累我。’迪叱使勿言,因骂不绝口,命割凤山等鼻舌熬熟,俾迪食之,迪吐唾之,益肆指斥,遂俱凌迟而死。”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7册,第226页;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三《礼部一·礼部尚书陈公迪传》据《革除遗事》所载记述此事时又有所发挥:“文庙继统,召公责问,公不屈,与子丹山、凤山等六人同呙于市。丹山等哭叫曰:‘父亲累我辈也。’迪曰:‘今日休说这话。’文皇命割其子肉塞入迪口,令自啖之,因问曰:‘好吃否?’迪曰:‘这是忠臣孝子肉香美,好吃。’”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1册,第595-596页。据此可知,同是言陈迪之事,三个文本也不尽相同,“肉甘能啖”说是不断发挥的结果。
(41)(明)张朝瑞:《忠节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7册,第598页;(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卷二十,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42)(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十三《人伦门·忠臣·尸不北面》,《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84册,第205页。
(43)(明)蒋棻:《明史纪事》不分卷,《清代稿本百种汇刊》第4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77页。
(44)徐泓:《〈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认为:《明史纪事本末》史论部分底本即《明史纪事》,其主要篇目也是沿袭《明史纪事》。蒋棻撰成《明史纪事》后并未刊刻,后落入谈迁手中,很可能随《国榷》一并卖给谷应泰,成为其修纂《明史纪事本末》的蓝本。见《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
(45)⑤(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第292页,第292页。
(46)(明)王鏊:《守溪笔记》不分卷,《笔记小说大观》第17编,第1310-1311页。王鏊:《震泽纪闻》卷上所载与上文稍有不同:“铉有二女,皆誓不受辱,仁宗即位,赦出之,皆嫁朝士”,据此则赦出二女者为明仁宗。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167册,第473页。
(47)(明)宋端仪《立斋实录》卷二载:“十月初五日,山东布政司经历司送其家属到京,男福安十二岁,永乐三年发河池千户所充军,康康(安)七岁,永乐元年在鞍辔局病故。妻杨氏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取送教坊司,元年闰十一月初病故。女王(玉)儿四岁,送教坊司。父仲名,年八十三,母薛氏并海南安置,六年故。”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39册,第633页。据此,铁铉并无二女。《立斋实录》相关记载系据“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部簿”等撰成,故可靠性更强。
(48)(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四十六《铁铉》,《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第35册,第344页。
(49)(明)王同轨:《耳谈类增》卷四十一《中论篇·靖难死节事诸臣》,《续修四库全书》第1268册,第256页。
(50)(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之《闰集卷四·铁氏二女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624册,第357页。
(51)(清)褚人获:《坚瓠集》二集卷二《铁尚书女》,《笔记小说大观》第23编,台北:新兴书局,1978年版,第4504页。
(52)(明)许相卿:《革朝志》卷四《死事列传·铁铉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7册,第183页。
(53)(明)张朝瑞:《忠节录》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7册,第598页;(清)谈迁:《国榷》卷十二,第885页;(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第292页;(清)夏燮:《明通鉴》卷十三,第622页。
(54)(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一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古本小说集成》第422种,第6-30页。
(55)⑦(清)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67册,第391-392页、第391页,第391页。
(56)(明)叶廷秀:《诗谭》卷八《忠臣二女》,《续修四库全书》第1696册,第603页。
(57)(明)周应治:《七忠赞》,崇祯《历城县志》卷十三《艺文志二》,崇祯十三年(1640)刻本。
(58)(明)姜清:《姜氏秘史》不分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6册,第699页。
(59)(明)申时行:万历《大明会典》卷九十三《礼部五十一·群祀三·有司祀典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32页。
(60)(明)陆釴:嘉靖《山东通志》卷十八《祠祀·济南府·崇正祠》,《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51册,第1065-1067页。
(61)③④(清)王赠芳、王镇修,成瓘、冷烜纂:道光《济南府志》卷十八《祠祀·历城》,《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1册,第391页。
(62)(清)施闰章:《七忠祠记》,乾隆《历城县志》卷第十一《建置考二·坛庙》,《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册,第217页。
(63)(明)潘庭楠:嘉靖《邓州志》卷十六《人物列传·忠烈传》,《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4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519-520页。
(64)(明)顾名传:《创建铁公祠记》,(清)蒋光祖修,姚子琅纂:乾隆《邓州志》卷二十二《艺文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南省》第48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975页。
(65)嘉靖《邓州志》卷十二《学校志·新建坊乡社学》,《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48册,第315页。
(66)《明神宗实录》卷三,隆庆六年七月辛亥,第117页。
(67)(明)王世贞:《弇州史料》之《后集》卷二十七《南阳张铁二公庙碑》,《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547、548页。
(68)(明)许国:《二忠祠记》,(清)潘守廉修,张嘉谋纂:光绪《南阳县志》卷三《建置》,《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南省》第55册,第270-272页。
(69)(明)朱睦■纂:万历《开封府志》卷十五《祠祀》,明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
(70)(明)衷贞吉:《褒忠祠记》,(清)李同亨,张俊哲修,马士骘纂:顺治《祥符县志》卷六《艺苑》,清顺治十八年刻本。
(71)(明)宋仪望:《表忠祠碑》,(明)程三省修,李登等纂:万历《上元县志》卷十二《艺文志》,明万历刻本。
(72)据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六《艺文二·历城》收录乾隆五十七年(1792)济南知府吴人骥为阿霖保所创铁公祠撰写的碑文《重修铁公祠记》中“济南旧有铁公祠,颓废已久”可知,在乾隆五十七年前济南已有铁铉专祠,但当时颓废已久。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3册,第389页。又据(清)师史氏:《历下志游》正编卷二载,铁公祠“建于国初”,清同治光绪间上海申报馆排印申报馆丛书本。
(73)(清)舒赫德,于敏中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十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6册,第691页。
(74)(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五《铁公祠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第395页。
(75)道光《济南府志》卷十八《祠祀·历城·铁公祠》,《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1册,第391页。
(76)(清)萧培元:《重修铁公祠神像碑记》,毛承霖纂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卷十四《建置考二·坛庙》,《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5册,第200-201页。
(77)(清)朱璘:《重修铁忠烈公祠堂记》,乾隆《邓州志》卷二十二《艺文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南省》第48册,第1051-1054页。
(78)乾隆《邓州志》卷七《祀典》,《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南省》第48册,第233页。
(79)(清)陈大年:《创建铁公祠记》,乾隆《邓州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上》,《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河南省》第48册,第1058-1059页。
(80)(清)嵩山修,谢香开、张熙先纂:嘉庆《东昌府志》卷十一《秩祀上·铁公祠》,《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7册,第189页。
(81)(清)金启洛:《铁尚书庙碑》,载(清)岳浚等修,杜诏等纂:雍正《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九《艺文志九·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41册,第494-495页。
(82)(清)王夔龙:《明兵部尚书铁公庙记》,嘉庆《东昌府志》卷十一《秩祀上·铁公祠》,《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7册,第189页。
(83)余劲东:《从“奸臣”到“地方神”:明清时期对靖难殉国臣铁铉的形象建构》,《济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84)④《明神宗实录》卷三,隆庆六年七月辛亥,第117页,第117页。
(85)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第150页。
(86)何幸真:《殇魂何归:明代的建文朝历史记忆》,第233页。
(87)(明)许相卿:《革朝志》卷四《死事列传·铁铉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47册,第183页。
(88)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第239页。
(89)(清)施闰章:《七忠祠记》,乾隆《历城县志》卷第十一《建置考二·坛庙》,《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册,第217页。
(90)(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五《铁公祠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第395页。
(91)仝晰纲,郑立娟:《历代诗咏济南总汇》(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016-1033页。
(92)(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0册,494-495页。
(93)(清)薛成福:《庸盦笔记》卷五《幽怪》之《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续修四库全书》第1182册,第727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02.009
中图分类号:K248.105
引用信息:
[1]赵树国.靖难之役济南战事的历史书写与铁铉忠烈形象建构[J].东岳论丛,2023,44(03):72-88.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02.009.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代海防体制与国家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1BZS06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