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322 | 19 |
![]() |
![]() |
![]() |
在国家支持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王皮戏作为山东县域文化的一个小戏种,生存及发展处境岌岌可危。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史料等方法,本文梳理出王皮戏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勾画出王皮戏的基本传承路径:由平阴传向肥城、东阿、茌平及冠县。提出王皮戏的保护发展策略:王皮戏艺术与齐鲁县域经济融合;王皮戏文化与艺术实践基地融合;王皮戏文化的戏种同盟与旅游同盟协同发展。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王皮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内涵及表演水平,也为政府扶持地方戏曲艺术发展提供第一手材料。
Abstract:(1)杜军玲:《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生态保护最重要》,《人民政协报》,2013年9月3日。
(2)宋希芝:《民间小戏“王皮戏”考索》,载山东省民俗学会编:《“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71页。
(1)(6)熊泽功:《平阴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571页,第571页。
(2)王澄玮:《泰安民间舞蹈概况》,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19辑),1990年编,第160页。
(3)(8)苗晶:《黄河音乐万里寻根》,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42页。
(4)刘永禹:《东阿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10页。
(5)《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19辑),第166页。
(7)《四库全书总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7年版,第182卷。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780页。
(2)王澄玮:《泰安民间舞蹈概况》,第160页。
(3)张世培:《肥城县志》,载《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19辑),第161页。
(4)高鼎铸:《传统戏剧》,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版,第336页。
(5)(7)李庆余:《孙光祀博才多艺杰作流芳》,《大众日报》,2011年12月6日。
(6)(8)(9)延晓平:《十八大姐一个汉,这个剧种难在传》,《聊城晚报》,2012年9月15日。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6.02.021
中图分类号:J825
引用信息:
[1]侯延爽.山东“王皮戏”传承及发展思考[J].东岳论丛,2016,37(02):142-146.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6.02.021.
基金信息: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盛唐诗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5CWYJ33);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王皮戏表演特色及其植入教学实践的研究”(项目编号:150609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