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359 | 7 | 
 阅读 | 
                     下载 | 
                     被引 |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掠。列强除了通过战争将大批珍宝掠夺而去外,不少西方学者还以探险、游历为名,深入中国内陆地区,进行非法挖掘和收购,并将其携带出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中国政局动乱,无力对文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外,还在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的缺失。民国之前,国内的文物主权意识无从谈起,但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文物主权意识在中国逐渐兴起。通过对近代历史上几个典型事件的分析,从中可窥探我国文物主权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政府并最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文物归属权做出了明确规定,结束了我国文物长期流失的局面。
Abstract:1 彭蕾:《文物返还法制考》,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2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3 [英]奥利尔·斯坦因:《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巫新华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702页。
4 [英]马克·奥利尔·斯坦因:《斯坦因西域盗宝记》,海涛编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页。
5 [英]奥雷尔·斯坦因:《发现藏经洞》,姜波、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1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169-3170页。
2 马思中,陈星灿:《中国之前的中国》,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2004年版,第61页。
1马思中,陈星灿:《中国之前的中国》,第98-99页。
1 李济:《对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学研究几段回忆》,胡适等:《丁文江这个人》,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3 页。
2 李光谟,李宁:《李济学术随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5页。
3 李济:《西阴村史前的遗存》,北京:清华学校研究院印行,1927年版,第2页。
4 Sven Hedin,History of the Expedition in Asia,1927-1935,vol.I,P14,Sweden/Stockholm:Gteborg,Elandersboktryckeriaktiebolag,1943.
5 袁复礼:《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一),《中国科技史杂志》,1983年第3期。
1 《京内学术团体联合反对瑞典远征队》,《晨报》,1926年3月6日。
2 《京学术团体反对瑞人探险》,《申报》,1927年3月12日。
3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西北科学考查团报告》,王忱主编:《高尚者的墓志铭》,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591 页。
4 《中亚调查团交涉决裂后学术团体协会之主张》,《大公报》,1929年4月26日。
5 《赫定声明赴新疆所获遗物尽赠中国》,《益世报》,1927年3月11日。
1 斯文·赫定:《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诞生经过》,王忱主编:《高尚者的墓志铭》,第591页。
2 罗桂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综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页。
3 朱乃诚:《考古学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4 袁疆等:《西北科学考察的先行者-地学家袁复礼的足迹》,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序言部分第1-2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04.005
中图分类号:K87;D922.16
引用信息:
[1]李建.近代中国文物主权意识的兴起[J].东岳论丛,2015,36(04):26-31.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04.005.
基金信息:
阅读
下载
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