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1 05 v.42 155-163
建构“文德”:唐代武臣之形象塑造与历史书写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1.05.017
13 709 6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唐代武臣以军功为时人所钦重,而后世史传则以儒家道德作为臧否武人的标准。史官在衡评唐代武臣时,将传统武之"七德"替换为"忠""义"等道德,对传统武德中的军事属性加以消融。史传中武臣"不能言"的模式化叙事,是文臣身份的史官对武人参与政事的抵触与遏制。为了构建起文才与道德之间的因果联系,史臣通过正面宣扬"儒将"的典范形象以凸显儒家文教的积极意义,《春秋》等儒家经典则成为构拟武夫习文情节、粉饰武人正面形象的书写工具。唐代武臣的"文德"建构是五代及宋朝史官在历史书写的权力场域中对后世武臣的规训与鉴诫。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刘知幾提出“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刘知幾著,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11《外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3页。)

②《旧唐书》卷67《李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93页,第2493页。

(1)《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壹)上》,《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英国公(李)勣墓志铭并序》,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2)《全唐文》卷15《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上柱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贞武公李公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8页。

(3)《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壹)上》,《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英国公(李)勣墓志铭并序》,第67页。

(4)《旧唐书》卷67《李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93页。

(5)《旧唐书》卷53《李密传》,第2224页。

(6)《大唐新语》卷11“褒锡”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4页。

(7)⑧《旧唐书》卷69《侯君集、张亮传》,第2525页,第2525页。

(8)《新唐书》卷94《侯君集、张亮传》,第3837页。

(9)(11)《新唐书》卷153《段秀实传》,第4847页,第4847页。

(10)《册府元龟》卷802《总录部》“义第二”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9531页。

(11)《旧唐书》卷128《段秀实传》,第3584页。

(12)③《旧唐书》卷128《段秀实传》,第3587页,第3588页。

(13)《全唐文》卷591《段太尉逸事状》,第5976-5977页。

(14)《宋史》卷8《真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9页。

(15)《新唐书》卷153《段秀实传》,第4847页。

(16)《旧唐书》卷133《李晟传》,第3661页。

(17)⑨《全唐文》卷538《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第5464页,第5465页。

(18)《汉书》卷100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13页。

(19)(11)《旧唐书》卷133《李晟传》,第3661页,第3687页。

(20)《新唐书》卷154《李晟传》,第4881页。

(21)《太平御览》卷277《兵部八》专设“儒将”条目,列举以文才与武功具备的武将。(《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90-1293页。)

(22)《旧唐书》卷70《王珪传》,第2529页。

(23)《旧唐书》卷67《李靖传》,第2493页。

(24)⑤⑥《新唐书》卷93《李靖传》,第3814-3815页,第3815页,第3824页。

(25)《全唐文》卷152《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碑》,第1553页。

(26)⑩《旧唐书》卷62《李大亮传》,第2386页,第2389页。

(27)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卷2《纳谏第五》,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04页。

(28)《大唐新语》卷6《举贤第十三》,第86页。

(29)《新唐书》卷99《李大亮传》,第3912页。

(30)《新唐书》卷108《刘仁轨传》,第4094页。

(31)梁天锡据韩琦、吕惠卿之案例,指出宋代为了限制将帅的军权以防止兵变,禁绝地方帅守参议政事。(梁天锡:《宋代枢密院制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11页。)

(32)《新唐书》卷108《娄师德传》,第4092页。

(33)张鷟:《朝野佥载》卷5,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1页。

(34)《左传》卷23“宣公十二年”条记载:“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此武七德。”(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82页。)

(35)《隋书》卷3《炀帝上》,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84页。

(36)(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38《柳州贺破东平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80页。

(37)(11)《旧唐书》卷93《唐休璟传》,第2978页,第2979页。

(38)《新唐书》卷111《唐休璟传》,第4149页。

(39)《全唐文》卷257《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第2605-2607页。

(40)《新唐书》卷111《唐休璟传》,第4150-4151页。

(41)《旧唐书》卷93《唐休璟传》,第2983页。

(42)⑦《旧唐书》卷93《张仁愿传》,第2990页,第2983页。

(43)⑥⑧《新唐书》卷111《张仁愿传》,第4153页,第4151页,第4157页。

(44)《全唐文》卷318《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第3227页。

(45)刘琴丽先生指出武周时期崇重进士科以来,文武分离的趋势愈发明显,重文轻武的风尚日渐严重。(刘琴丽:《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46)《旧唐书》卷110《李光弼传》,第3303页。

(47)《全唐文》卷342《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督河南淮南淮西荆南山南东道五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上柱国赠太汍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第3469页。

(48)饶宗颐先生指出“治史之务,原本《春秋》,以事系年,主宾昈分,而正闰之论遂起。欧公谓‘正统之说,始于《春秋》之作’是矣。”(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页。)可知《春秋》即正统观念的代表,欧阳修著史即秉持此理念而作。同样宋祁推重《春秋》和司马迁《史记》:“《春秋》者,天下之正法也”“司马迁《史记》为纪传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矣。”(宋祁:《宋景文笔记》卷中,丛书集成初编本)因此以《春秋》作为书写意象加入人物列传,即具备褒扬历史人物的意涵。

(49)③④《旧唐书》卷110《李光弼传》,第3311页,第3315页,第3315页。

(50)⑦⑧⑨《旧唐书》卷114《鲁炅传》,第3361页,第3362页,第3363页,第3363页。

(51)《新唐书》卷147《鲁炅传》,第4751页。

(52)(11)(12)《旧唐书》卷152《马璘传》,第4065页,第4066页,第4065页。

(53)《全唐文补遗》第六辑《大唐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兼泾原颍郑等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府君(璘)墓志铭》,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54)③《全唐文》卷419《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第4280页,第4281页。

(55)⑦《册府元龟》卷862《总录部》“起复”条,第10243页,第10243页。

(56)《新唐书》卷141《卫伯玉传》,第4657页。

(57)⑨《旧唐书》卷115《卫伯玉传》,第3380页,第3380页。

(58)⑩(11)《旧唐书》卷124《令狐彰传》,第3529页,第3527页,第3527页。

(59)宋太祖赵匡胤提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 ,欲其知为治之道也。”(司马光:《涑水记闻》,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页。)可见使武人习文是当时的政治倾向,甚至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政治环境。此外,陈峰指出在“抑武”政策的压制之下,宋初武人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折。这同样是宋代史官倾向于书写武人习文情节的影响因素。(陈峰:《试论宋初武将精神面貌的转变》,《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第14-19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1.05.017

中图分类号:K242;D691

引用信息:

[1]朱旭亮.建构“文德”:唐代武臣之形象塑造与历史书写[J].东岳论丛,2021,42(05):155-163.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1.05.017.

基金信息: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