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3 10 v.34 99-104
蚩尤古代形象发微和当代苗族的蚩尤崇拜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黄帝的史实与黄帝崇拜观念的演变”(项目编号:12CLSJ03)的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10.009
10 702 8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蚩尤是上古时期与炎帝并时的族邦首领,在早期历史意识形成后,蚩尤和黄帝都成为了炎帝族邦之支族。尽管文献中有诸多有关蚩尤的夸张性描述和神怪记载,后世文献甚或把其视为乱臣,但由于蚩尤的制作五兵与善战,使得历史上的蚩尤并不纯粹是一个反面形象,加上"古者用兵,服之而已"的用兵理念,因而并没有妨碍其以兵主被人膜拜。苗族的认祖归宗热,有着其民族长期的传说和民俗依据。始祖崇拜不能把血缘关系绝对化,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血缘混融,使得始祖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文化象征意义超越了狭隘的血缘认同。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9-520页。

②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81-784页。

③(清)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359页。

①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本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382页。

②(清)王聘珍:《大戴礼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0页。

③李学勤:《尚书孔传的出现时间》,《古籍整理学刊》,2002年第1期。

④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387页。

⑤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8页。

⑥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经法》,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第54-55页。

⑦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页

⑧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本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4页。

①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本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242页。

②李桂民:《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③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④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51页。

⑤⑥⑨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页,第4页,第1367页。

⑦(宋)李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8页。

⑧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417页。

①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50页。

②(宋)李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第2387页。

③(清)王聘珍:《大戴礼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09-230页。

④(唐)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5页。

⑤⑥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62-563页,第564页。

⑦(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7页。

⑧(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9页。

⑨贺次君:《括地志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5页。

(明)王应麟:《诗地理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34页。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5页。

①郑樵:《通志二十略》,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63页。

②徐宗元辑:《帝王世纪辑存》,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5页。

③(清)孙冯翼辑:《皇览》,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辨正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页。

⑤(清)徐文靖:《管城硕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63页。

⑥(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9-523页。

⑦李桂民:《“二重证据法”与夏周、黄帝族源问题》,《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①潘定智:《苗族古歌》,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283页。

②吴晓东:《西部苗族史诗并非有关蚩尤的口碑史》,《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③田玉隆:《论苗族民族文化中的蚩尤形象》,《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10.009

中图分类号:B933;K21

引用信息:

[1]李桂民.蚩尤古代形象发微和当代苗族的蚩尤崇拜[J].东岳论丛,2013,34(10):99-104.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3.10.009.

基金信息: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黄帝的史实与黄帝崇拜观念的演变”(项目编号:12CLSJ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