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405 | 3 |
![]() |
![]() |
![]() |
"存疑主义"是胡适在清代朴学的基础上,从赫胥黎自创的Agnosticism这个概念中截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胡适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考证中一直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红楼梦〉考证》和《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等重要论著,其写作过程和文章结构无不是"存疑主义"这一学术方法的体现。这种方法在胡适对白话小说文字的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Abstract:[1][7][8][9][10][11][14][17][29][21][23][24][27]《胡适全集·卷4》,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58页,第361、366页,第358页,第197页,第366页,第253页,第76页,第358页,第365-370页,第371页,第380页,第380页,第497页,第499页,第507页,第535页,第658-659页,第578页,第407页,第401-407页,第23-32页,第447页,第449页。
[2]张洪波:《“朴学”与“科学”的方法论嫁接及其误区——胡适倡导“新红学”的学术动因辨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54—159页,第156、159页。
[3]郑炜:《层累的“历史演义小说”——论胡适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实验主义研究方法》,《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50—53页。
[4]朱德发:《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解读胡适文学进化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2卷第5期,第3—10页。
[5]黄克武:《胡适与赫胥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0期,2008年6月,第44页。
[6]参见http://instapedia.com/m/+/Agnost。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2.009
中图分类号:I207.4
引用信息:
[1]张扬.赫胥黎“存疑主义”对胡适小说研究的影响——以胡适《水浒传》、《红楼梦》考证为例[J].东岳论丛,2011,32(02):59-62.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2.009.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