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637 | 10 | 
 阅读 | 
                     下载 | 
                     被引 | 
                
冯友兰以觉解为视角,以人生意义为线索,重构传统美学领域的境界论,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做出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划分,由此构成其后期人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其境界论背后依托的是新理学的实在论,在思想方法上又采用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它们与中国古代境界论的基本精神难以真正融合,这就使得他打开境界论视角的同时错失了对境界之为境界的进一步追问,在相关问题的阐发上有失于偏颇。
Abstract:①③④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页,第402-403页,第455页。
②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70页。
(1)②③④⑤⑥⑦⑧冯友兰:《新原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11页,第19-20页,第20页,第23-24页,第31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
(2)②③④⑤⑥⑦⑧冯友兰:《新原人》,第138页,第141页,第65页,第71页,第67-68页,第69页(着重号乃笔者所加),第61页,第70页。
(3)③④⑤冯友兰:《新原人》,第67页,第62页,第92页,第88页。
(4)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第457页。
(5)④冯友兰:《新原人》,第88页,第90-91页。
(6)③[德]马克思·舍勒:《同情感与他者》,朱雁冰、林克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第9-10页。
(7)②③⑤⑥⑦⑧⑨冯友兰:《新原人》,第147页,第64页,第148页,第209-210页,第167页(着重号乃笔者所加),第211页,第211页,第173页。
(8)(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0页。
(9)③⑥冯友兰:《新原人》,第212-213页,第17页,第99页。
(10)⑤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第385页,第73页。
(1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5)冯友兰:《新原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1.01.007
中图分类号:B261
引用信息:
[1]蔡祥元.冯友兰境界论之得失[J].东岳论丛,2021,42(01):75-81.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1.01.007.
基金信息: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阐释”(项目编号:20JZDW010)相关成果
阅读
下载
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