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1 01 v.32 156-159
语音韵律与生命律动的异质同构——汉语口语的格式塔美学解析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09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09wc09]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1.013
30 592 9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先天存在着一些情感范式,一旦有相似的外力式样刺激知觉,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和谐同构,外在客体也便具有了情感表现性。异质同构理论带来了一个新的美学研究契机,启发人们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多的维度去思考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同步增殖、相互塑造的关系。用格式塔美学的异质同构理论来解析汉语口语语音的美学成因,将视知觉范围内的心理学成果引入听觉,可以发现汉语口语的元音、音节界限、四声、句调、双声、叠韵、叠音及押韵等典型特点所产生的结构样式,与人的生命律动中的情感范式相互对应,相互引发与激活,形成特殊的音韵美,成为汉语口语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61页。

[2]A.伊森伯格:《语言的审美功能》,见李普曼:《当代美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第161页。

[3]罗.亨.罗宾斯:《普通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449页。

[4]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5]朱光潜:《谈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第10页。

[6]李戎:《美学概论》,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00页。

[7]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4页。

[8]曾永成:《感应与生成》,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页。

[9]杨守森:《灵魂的守护》,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1.013

中图分类号:H11

引用信息:

[1]姜燕.语音韵律与生命律动的异质同构——汉语口语的格式塔美学解析[J].东岳论丛,2011,32(01):156-159.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1.013.

基金信息:

2009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09wc09]阶段性成果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