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3 06 v.44 28-41+191
以“民族形式”写作“人民文学”的先河——论《小二黑结婚》的母题学价值与叙事学意义

Summary

Not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ontent is generated by AI. CNKI does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is content.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左翼文学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建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ZW138)的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06.004
50 1,291 2
阅读 下载 被引

工具集

引用本文 下载本文
PDF
引用导出 分享

    扫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将此内容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摘要:

母题学和叙事学带来的穿越思维有助于破除赵树理作品的“两极阅读现象”,有助于确立赵树理小说经典在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小二黑结婚》不仅隐含着赵树理对乡土中国的寓言省思,也为“人民文学”提供了新农民、新农村、新社会的想象母题;它不仅是赵树理“民间文学正统论”的创作实践,而且以“新评书体小说”的文体试验、“文腔革命”的语体创新、“细节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等为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Abstract:

The cross think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study of motifs and narratology helps to break the "bipolar reading phenomenon" in Zhao Shuli's works,and helps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Zhao Shuli's novel classic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modern Chinese narratology.The Marriage of Xiao Er Hei not only implies Zhao Shuli's reflection on rural China,but also provides imaginative motifs for "people' s literature" about new farmers,new countryside,and new society.It is not only the creative practice of Zhao Shuli's "orthodox theory of folk literature",but also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narratology through the stylistic experiments of new book style novels",the language innovation of "literary revolution",and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of "detail realism".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赵树理现象”指赵树理被树为“方向”却不断遭到质疑和批评的现象。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另参看宋剑华:《论“赵树理现象”的现代文学史意义》,《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②参考温儒敏:《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温儒敏文学史论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202页。只是赵树理作品“两极阅读”不仅源于“文学史的读法”与“非专业的读法”的区别,更由于意识形态和“经典性”标准差异而产生的悖反论断。

③一是赵魁元与杨占平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推出的“赵树理研究文丛”,包括贺桂梅《赵树理文学与乡土中国现代性》、白春香《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叙事》、杨占平与赵魁元编选《新世纪赵树理研究》、杨占平《颠沛人生:赵树理传》、傅书华《走近赵树理》、成葆德《重读赵树理》、董静如《改革开放的中国文学:现代小说评论》、刘旭《赵树理文学的叙事模式研究》、赵魁元编《赵树理与阳城》及《赵树理早期作品选》、王春林《乡村书写与区域文学经验》、李骏虎《经典的背景》等;二是董大中在《赵树理文集》的基础上主编的五卷本《赵树理全集》2018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④[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等译,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1页。

⑤[美]西里尔·贝契:《共产党中国的小说家——赵树理》,彭小芩译,《赵树理研究文集》(下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0、21页。

⑥[日]釜屋:《两个农民作家——伊藤永之介和赵树理》,陈秋峰译,陈荒煤主编:《赵树理研究文集》(下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63、164页。

(1)朱德发:《绪言:文学史写作的“加减法”》,《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1900-2000)》,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2)莫言:《在京都大学的演讲》,《用耳朵阅读》,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3)[美]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4)曲巍巍:《希腊神话传说的母题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9页。

(5)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第391页。

(6)[美]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1375-1949》,刘倩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652页。

(7)赵树理:《我的两个朋友》,《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86页。

(8)“主观上虽抱下了救国救民之愿,实际上没有个明确的出路,其指导行动者有三个概念:1.教育救国论(陶行知信徒),2.共产主义革命,3.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80-181页。

(9)雷洁琼:《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开拓者》,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3卷1950-1989》,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31页。

(10)吉提:《通俗化“引论”》,原刊于《抗战生活》革新2卷1期(1941年9月25日);“吉提”为华北《新华日报》通联部“通俗化研究会”的合用笔名,成员包括林火、王春、赵树理等七、八人。见《赵树理全集》(第四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68页。

(11)赵树理在1966年写的第一份检查中坦言,尽管“中间人物论”由邵荃麟提出,但他的“作品在前”:“一九六四年批判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会议中涉及我写的中间人物,……我的作品在前,他的理论在后。……作品在前,正好给他以感性知识,作为他的理论根据之一。”《在晋城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07页。

(12)赵树理:《与青年谈文学——在旅大市文学爱好者会上的讲话》,原刊于《鸭绿江》1962年11期;见《赵树理全集》(第四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第527页。

(13)《本报记者赵树理从太行来信——农村劳动力缺乏影响生产发展急需组织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新大众》,1949年2月4日第2版。

(14)赵树理:《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在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602页。

(15)赵树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摘录)》,《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18页。

(16)⑤赵树理:《卖烟叶》,《赵树理全集》(第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40页,第450页。

(17)⑦⑧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全集》(第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49页,第151、152页,第156-157页。

(18)赵树理:《说“驯道”》,《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96页。

(19)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赵树理全集》(第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89页。

(20)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赵树理全集》(第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99页。

(21)赵树理:《与读者谈〈三里湾〉(一九六二年八月三日会上发言)》,《赵树理全集》(第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516、517、518页。

(22)曹文轩:《小说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23)[捷]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写在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后面》,《赵树理研究文集》(下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66页。

(24)陶伦惠:《通俗化与“拖住”》,《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73、174页。

(25)赵树理:《平凡的残忍》,原刊于《华北文化》(第2卷)第3期(1943年3月);《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82页。

(26)③④⑤⑥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全集》(第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49页,第155页,第156页,第159页,第152页,第162页。

(27)邹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基本问题》,吴大华主编:《民族法学讲座》,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258页。

(28)熊庆年主编:《透视制度化水平:大学成文规则体系研究》,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第217页。

(2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全集》(第1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61页。

(30)赵树理:《穷苦人要学当家》,《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02、203页。

(31)赵树理:《干部有错要老实》,《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05页。

(32)赵树理:《谁也不能有特权》,《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07页。

(33)赵树理:《答张元亮问》,《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04页。

(34)赵树理:《不要误解行政命令》,《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13页。

(35)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原刊于《人民日报》1950年1月15日;见《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22页。

(36)赵树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摘录)》,《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12页。

(37)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148页。

(3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366页。尽管“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论断1949年才明确提出,但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即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的论述,并指出陕甘宁边区抗战教育主要是教育和发动农民。(《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652页);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强调:“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979页)

(39)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492页。

(40)周扬:《〈赵树理文集〉序》,陈荒煤、黄修己等著:《赵树理研究文集》(上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1页。

(41)[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作者序”第4页。

(42)赵树理:《三里湾》,《赵树理全集》(第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63、174页。

(43)黄锐杰:《“看看再说”——〈邪不压正〉中的土改难题再解读》,《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

(44)赵树理:《谈文艺卫星》,《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31页。

(45)赵树理:《在阳城业余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下午)》,《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47页。

(46)赵树理:《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505、506、509、511页。赵树理思想转变,参看陈徒手:《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赵树理》,《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166页。

(47)《从曲艺中吸取养料》(原刊于《人民文学》1958年第10期)是赵树理与陶钝执笔的《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曲艺》序言(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也是他对曲艺艺术特点的总结。见《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16、420页。

(48)[德]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范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页。

(49)《灵泉洞》刊于《曲艺》1958年第8至11期。收入《赵树理全集》(第2卷)。

(50)赵树理:《金字》,1933年原作遗失,1957年重写后刊于《收获》1957年第3期,标为“散文”。

(51)赵树理:《卖烟叶》,《赵树理全集》(第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25页。

(52)沈从文:《致沈龙朱、沈虎稚》(19511226),《沈从文全集》(第19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53)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页。

(54)[英]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5、116、119页。

(55)刘大白1926年发表《文腔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关系》,认为白话取代文言是一种“文腔革命”,有利于国民革命。(刘大白:《文腔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关系》,《白屋文话》附二,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版。) 瞿秋白1930年代初期发表《学阀万岁》《鬼门关以外的战争》《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我们是谁?》等文重提“文腔革命”,并明确提出了大众文艺五项任务:“第一,用什么话写。第二,写什么东西。第三,为着什么而写。第四,怎么样去写。第五,要干些什么。”(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856页。)瞿秋白系列文章可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前传”。

(56)严文井:《赵树理在北京胡同里》,《中国作家》,1993年第6期。

(57)董大中:《赵树理评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58)艾克恩编:《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1-1948.3》,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59)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我们关于目前文化运动的意见》,《解放》,第39期(1938年5月21日)。

(60)吉提:《通俗化“引论”》,《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68页。

(61)董大中:《赵树理年谱》,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

(62)徐懋庸背后是胡乔木支持的新派作家。当时到延安的知识分子多为洋派,“学油画的,弹钢琴的,上海的,重庆的。新四军的臂章,都是英文字母。新四军的军歌,切分音符特别多,都有很多国外旋律的痕迹。……就是窑洞前也要种上花,弄成个花园样;窑洞里也要用土垒成个沙发形状,做土沙发。”在戏剧方面,胡乔木1940年时支持演出《雷雨》《日出》《钦差大臣》《悭吝人》等现代话剧和外国话剧。参看陈为人:《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63)参看杨劼:《赵树理和孙犁——“延安小说”变革的艺术解读》,《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2期。

(64)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页。

(65)赵树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摘录)》,《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12-413页。

(66)赵树理:《我的宗派主义》,《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284页。

(67)[美]西里尔·贝契:《共产党中国的小说家——赵树理》,彭小芩译,《赵树理研究文集》(下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6-17页。

(68)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火花》,1959年第6期;《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38页。

(69)《在中华函授学校“讲座”第四学期开学式上的讲话》,《赵树理全集》(第4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625页。

(70)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7页。

(71)邵燕祥“推荐信”,陈为人:《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72)刘以鬯:《谈赵树理》(1981),陈荒煤、黄修己等著:《赵树理研究文集》(上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92-393页。

(73)孙犁:《谈赵树理》,《孙犁选集·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74)郑海婷:《细节的政治:分裂分析》,《学术月刊》,2021年第2期。

(75)赵树理:《登记》,《赵树理全集》(第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76)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9页。

(77)“子宫家庭”(uterine family)主要指标包括女嫁男方、重子、溺弃女婴、贞操观等。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68-269页。

(78)[法]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70页。

(79)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80)谢泳:《百年中国文学中的“赵树理悲剧”——从〈小二黑结婚〉的一个细节说起》,《开放时代》,2008年第6期。

(81)赵树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摘录)》,见《赵树理全集》(第5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410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06.004

中图分类号:I207.42

引用信息:

[1]李钧.以“民族形式”写作“人民文学”的先河——论《小二黑结婚》的母题学价值与叙事学意义[J].东岳论丛,2023,44(06):28-41+191.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3.06.004.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左翼文学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建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ZW138)的阶段性成果

文档文件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