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132 | 0 |
![]() |
![]() |
![]()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突破,往往伴随着书写范式的调整与更新。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拨乱反正",中国现代文学通史的书写范式挣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羁绊而作了调整;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及其以后现代文学史书写的"人造范式",呈示出的新异功能,正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深化。由于现代文学通史书写范式能否创新取决于治史主体,故而要求治史者具备综合的创造能力。
Abstract:1陈鸣树:《文艺方法论》(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2[美]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5页。
1《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12田仲济,孙昌熙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582-584页,第574页。
1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以上引文见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之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质和历史位置》。
1孙昌熙,朱德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孙昌熙,朱德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前言》,第4页至第6页。
1朱德发,蒋心焕,陈振国主编:《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济南:明天出版社,1989年版,第770页。
2冯光廉,刘增人主编:《中国新文学发展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以上引文,见冯光廉,刘增人主编:《中国新文学发展史·导论》。
基本信息: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6.03.004
中图分类号:I206.6
引用信息:
[1]朱德发.中国现代文学通史书写范式的调整与更新[J].东岳论丛,2016,37(03):27-35.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6.03.004.
基金信息: